为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集思广益,3月15日至16日,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西村在北京召开专题咨询会,邀请专家对《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进行研究论证。我校财政学院白彦锋教授应邀出席。与会专家认为,西藏自治区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确定的“两屏四地”战略定位基础上,提出的“2251”战略符合中央关于我国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同时兼顾了西藏在全国发展底子薄、人口相对较少等特点,在拥有中央热情关怀和全国兄弟省市大力对口支援的政治优势之下,有助于确保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白彦锋教授认为,第一,要科学论证“西藏创建全国公共服务先行示范区”的可行性。这是因为,尽管从全国来看,西藏的公共服务水平中的很多方面虽然并不高、甚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国家为了在新常态下稳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的减收增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然有助于中央维持和扩大对于西藏的财政支持力度。因此,西藏作为我国高海拔地区,地广人稀,一是很多地方自然生存环境都比较恶劣;二是西藏作为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在西藏创建全国公共服务的先行示范区,既符合经济规律,也有助于守土固边,对于充分发挥好西藏作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具有高远的政治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度地强调边疆地区民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脱离实际的;三是考虑到西藏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在西藏地区率先实行全免费公共教育制度,既有较强的守土固边战略意义,又能适当控制财政投入成本,为将来条件成熟时在全国推广积累经验。当然,这一示范区也可以考虑调整成“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示范区”等更为严谨的表述。在整个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给新疆、西藏的政策是由这两个地方的独特情况决定的,属于差别化的区域性政策,不是有些人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其他地方不应攀比。”
第二,西藏要积极争取国内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破除制约西藏旅游发展的人员限制,加大对西藏作为“世界第三极”优质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推介力度,争取获得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桂林等国内知名旅游胜地获得同样的旅游支持政策,将西藏真正建设好我国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避免西藏的优质旅游资源“藏在深山无人知”。
第三,要将“信息化、互联网建设”作为创建西藏公共服务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避免西藏成为我国推进新常态之下信息化革命大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世外桃源”。西藏地广人稀,推行远程诊疗、远程教育等都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互联网建设突飞猛进,西藏的公共服务建设要善于抓住这一新兴事物,占领这一阵地,将其作为培养青年、赢得人心的重要抓手,实现西藏社会经济超越式发展的弯道超车;同时,要强调科普在西藏公共服务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破除迷信、提高全民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为西藏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