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和7月1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和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联合主办的“金融市场改革与监管国际研讨会”在学术会堂604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欧洲、美国、香港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监管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师生共计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主持。他首先对前来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次研讨会的中外合作方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谢。在简短的致辞中,张教授着重阐述了本次研究会的主题。他指出,美国次债危机后金融监管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如何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之间取得平衡不仅是一个新的理论问题,更是各国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值得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俊生教授代表学校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且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希望会议产生积极的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研究员、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席Richard Portes教授也分别代表会议的联合主办各方发表了开幕和欢迎致辞。
为期两天的会议内容非常紧凑,包括3场主旨演讲、12篇论文宣读和3场圆桌会议。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监管”的主旨演讲。他回顾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当前的改革提出了三项原则建议:中国金融改革不能简单照搬西方,需考虑自身的特点;中国金融的整体发展需要多部门协调推动;中国金融开放与改革需要有金融调控监管能力作保障。夏所长的演讲引起了参会者的热议,与会者就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地方债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席Richard Portes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宏观经济视角下的宏观审慎政策”和“全球金融周期:资本流动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主旨演讲。Portes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含义、实施现状、约束条件和影响,以及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Gourinchas描述了全球金融周期的最新特征,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数据阐明了资本流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在其中的应有作用。
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2位学者分别宣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论文。他们包括来自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 Baldwin教授、英国伦敦商学院Helene Rey教授、美国纽约大学Thomas Philippon教授和Viral Acharya教授、美国达拉斯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博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副主任StijnClaessens教授、瑞士日内瓦国际关系和发展高级研究院Ugo Panizza教授和黄毅助理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HaraldHau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的王鹏飞教授、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学部主席Philippe Martin教授、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经济与金融系主任Marco Pagano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的李杰副教授等。这些论文反映了最新的国际学术前沿动向,主题包括全球金融周期、影子银行、银行风险承担、欧洲大萧条、银行业泡沫、财政问题、系统性风险、资本流动、地方政府债务、外商直接投资等。
与会学者还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三场圆桌会议讨论,结合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相关政策经验,就巴塞尔协议III、利率管制、银行监管、地方政府债务、金融自由化的顺序、资本账户开放、货币国际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精彩观点纷呈。
应邀参加演讲、评论和讨论的学者还有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研究员、Capula投资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经理李凌峰博士、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师黄海洲博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所长金中夏博士、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和鞠建东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张斌研究员和张明副研究员、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的田利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的郭田勇教授和谭小芬副教授等。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教授、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席Richard Portes教授和社科院世经所姚枝仲副所长分别作了总结发言。他们对本次会议进行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的学术含量非常高,有关的政策性讨论也很有价值;会议也提出了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并将成为今后研究和交流的新起点。
我校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简称CEPR)是全球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机构,由800多名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学教授和研究人员组成,在学界被称为是欧洲的NBER。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国内外知名财经媒体,如财新传媒、凤凰周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全程参与了会议,并将进行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