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

您现在位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之“我的学术我分享”暨第二届研究生论文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2014-05-26 来源:研究生院

5月22日晚,由校研究生院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第十九届学术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之‘我的学术我分享’暨第二届研究生论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学术会堂202举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国辉、研究生院副院长徐淼、金融学院副院长张学勇副教授、经济学院严成樑副教授、会计学院陈运森副教授,以及包括第二届研究生论文大赛获奖同学在内的各个学院的研究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精神,树立和培育我校青年学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生院以遵守学术道德、弘扬科学精神、引领优良学风作为主旨,举办了此次研究生论文大赛颁奖仪式,对获奖同学进行公开表彰。并邀请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增设“我的学术我分享”访谈环节,以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培养研究生科研热情,营造研究生学术氛围。

研究生院副院长徐淼介绍了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下和国际化办学理念导向中我校现有的研究生科研支持情况,以及即将开展的科研奖励计划。鼓励广大研究生在教育投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层次师资队伍逐步形成的良好环境中,圆学术创新之梦、青春激扬之梦和中国复兴之梦。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国辉、副院长徐淼、金融学院张学勇副教授、会计学院陈运森副教授和经济学院严成樑副教授作为颁奖嘉宾,为在第二届研究生论文大赛近200篇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4篇一等奖、8篇二等奖和12篇三等奖的论文作者分别颁发了荣誉证书。

向获奖同学颁发证书

“我的学术我分享”环节邀请了我校在学术科研方面成果突出、并在学生培养方面广受好评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金融学院副院长张学勇副教授、经济学院严成樑副教授和会计学院陈运森副教授作为访谈嘉宾,与在座所有同学分享学术研究心得,解答论文创作疑惑。此次研究生论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主持人王蔚(税务学院2013级学术型硕士生)担任本次访谈的主持人,与三位老师围绕学术拉家常,展开深度互动交流。

主持人王蔚依据习总书记五四讲话中对大学生学术使命的定位、对青年发展成长的期望,发出了“何为大学精神?何为学术精神?何为大学生的学术使命?”之问。张学勇结合国外名校访学经历,认为大学精神最根本的就是对人类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决定了所培养的学生质量,而其学生质量最终会反映到毕业生薪酬之上。他鼓励同学们重视学术,回归图书馆,而非在漫无目的地考证实习。严成樑认为,虽然并非所有学生最终都从事学术科研,但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培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对进入社会、进入任何行业都将十分有用。陈运森则结合学生就业实例,认为学术精神代表了一种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并引用蔡元培、陈寅恪先生的名言,认为大学精神不是考证出来的自由,不是实习出来的自由,是通过探索未知事物的思想自由。

随后,老师们分享了如何从学生时代一路走上、走稳、走好学术这条道路的心路历程,尤其是学术路上最快乐的片段和最开心的事情。张学勇回顾了自己从读博士以来的科研经历,认为指导学生带来荣耀和研究得到业界认可是最快乐的两件事。严成樑结合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认为在学术科研过程中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是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大的乐趣。陈运森结合自己学生时代的学生工作、实习经历,以及博士论文撰写过程,认为学术是历练苦难和痛苦之后的一种快乐和美。王蔚总结了老师们所提到的两种快乐:一是自身成长的快乐,学术成果是智慧和精力的结晶;二是学生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幸福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老师们进一步和同学们分享了如何从改革实现到学术实现,对如何进行学术选题进行了探讨。张学勇认为科学选题的必要前提就是重视文献,研读文献,并提出了“有paper才有offer”的生动口号。严成樑认为,要重视自己的学术兴趣点,进而在文献阅读基础之上,注重调研座谈,了解真实的现实经济,提出全面、细致的研究思路。陈运森结合自己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论文选题体会,认为读文献、确定研究领域和结合改革现实挖掘“有趣点”是选题的“三部曲”。

主持人王蔚提出以写好一篇论文作为被解释变量,请老师们对学习成绩、老师指导、硬件设施、学术交流以及科研评价奖励体系这些解释变量,进行排序并简要解释。老师们在小提板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陈运森认为第一是专注和投入,是勤商,甚至是正的二次方变量,第二是老师的指导,第三是外界的激励评价。严成樑也认为,第一是个人的努力,是付出心力和智力的内因,第二是老师的指导,第三是包括激励评价、学术交流等外部环境,此外,合作精神也非常重要。张学勇认为,第一是热情,第二是勤奋,第三是交流,尤其是待图书馆的时间长短与就业的工作好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要提倡专业自信。

针对师生资源如何有效对接的问题,三位嘉宾就倾向于挑选怎样的学生、学生做好怎样的准备、通过怎样的渠道找老师,给出了切实诚恳的答案。张学勇认为,专一、热情和勤奋是甄别学生的主要标准,电邮则是最便捷的渠道。严成樑最看重学生的心态,要不浮躁,要勤奋,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应聘研究助理,特别是写了初稿请教老师指导,是密切联系老师的好办法。陈运森则认为,学生专注于专业,具有市场感觉以及钻研精神是最重要的。

此外,三位教师嘉宾还就毕业论文“查重”、发表“版面费”等学术不自信和不规范性现象、课堂内外的学术衔接、论文写作的合作模式、投稿定位、学生科研奖励机制优化等关于研究生学术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访谈形式别开生面,现场师生气氛热烈,教师嘉宾热情真诚,同学们带着疑问来,带着思考回,于欢笑之中收获了学术的意义和魅力。

访谈现场

以“求索、笃行、融悟、企冀”为主题的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节于2014年5月6日开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各类高水平学术讲座7场,旨在通过各类学术活动的举办,分享学者治学感悟,启迪学生科研创新,放飞青年学术梦想。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