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0日,“2014 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2014 ICC Chinese Moot)在北京大学举行。我校12级法律硕士(法学)黄巧婷、13级法学硕士王鑫、11级本科生李啸东、许霏、12级涉外班本科生杨楠组队参赛,与复旦大学、山东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十三所院校代表队同台竞技,荷兰、澳大利亚和我国的国际刑法学者、外交部条法司官员以及知名律师担任评委。我校代表队最终荣获庭辩总分第四名,同时获得最佳书状奖第二名、最佳政府代表书状奖。
我校参赛队员
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是一个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的实体和程序规则进行的模拟法庭竞赛。国际刑事法院以其六个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中文、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分别推广一个模拟法庭,每种语言的模拟法庭由当地的机构(大学、非政府组织、政府等)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举办。2014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赛由国际刑法青年学者联盟及其合作伙伴北京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助与支持。
本次比赛适用的是一个虚拟案例,探讨的是国际刑事法院危害人类罪中的管辖权和合作请求有效性问题。每支参赛队伍分为三组:检方律师、辩护方律师、政府代表。比赛分书状撰写和庭辩两个阶段。在书状撰写阶段,每支参赛队伍分别以三种身份各撰写一份书状。在庭辩阶段,比赛采用循环赛制,参赛队伍分别扮演辩护律师、政府代表和检察官的角色,与其他队伍交锋,每队都要作30分钟的陈述和10分钟的反驳。
赛前,法学院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在全院公开选拨队员,经过面试和笔试,最终确定参赛队员。在李朝晖、李伟、于文豪、沈健、吴晓丹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对赛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国际刑事法院和联合国特别刑事法庭的案例,研读了国际刑法的相关专著和论文,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资料有限、对知识理解有难度等重重困难,4月1日正式提交辩护律师、政府代表和检察官的书状。之后,又对案例、相关法条和知识点进行了完备的整理,结合对手书状反复修改陈述稿和反驳稿,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
在4月18日至4月19日的法庭辩论阶段,按照赛事组委会随机安排的顺序,我校代表队分别对阵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代表队。庭辩过程中,法官随时打断庭辩人发言,就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提问,我校代表队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严谨的逻辑、镇定的台风给法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终,在庭辩阶段,初次参赛的我校代表队以微弱分差惜败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代表队,获得第四名。在书状评比环节,代表队提交的三份书状总分仅次于北京大学代表队,获得最佳书状奖第二名,其中政府代表书状排名第一,获得最佳政府代表书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