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您现在位于:
【中财战“疫”助力“六稳”】张文韬: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面临的冲击与应对之道
发布时间:2020-03-27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经济学院、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发起《中财战“疫”  助力“六稳”》系列评论, 此活动汇聚了中央财经大学校内外专家学者,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为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策划:李全、欧阳日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2月经济数据。

作者简介:张文韬,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2014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15年起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奖学金资助,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等。曾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神州大地上肆虐开来,并且迅速开始在日韩、欧洲和美国等地呈现出蔓延扩散的严峻态势。截止3月20日,已有17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经接近25万人,累计死亡人数约10000人。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基本控制住了病毒扩散的态势,取得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抗“疫”战争的重要阶段性胜利。然而,病毒本身的危害性,以及不得不采取的一些防控措施,也不可避免地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疫情笼罩,中国外贸面临短期不利冲击

 

基于我国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布局和深度参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短期负面冲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238亿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06亿元,下降15.9%;进口20832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达到426亿元,而去年同期为贸易顺差2934. 8亿元。从国际贸易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分析,疫情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短期负面冲击,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口企业运营生产受到影响。疫情暴发恰逢春节期间,大量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着节后复工生产计划被打乱的困境。特别是集中了大量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的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遭受疫情影响相对较重,波及范围更广。相当数量的一线员工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限制在春节返乡后无法及时返城复工,给企业复工生产造成了进一步的困难。许多企业出现了原材料供应不足,交货困难,资金链紧张,企业用工难等问题,使外贸生产的供给规模和供给速度在短期内有所缩小和放缓。

第二,人员货物流通渠道受到限制。居家隔离、交通管制等措施在大大延缓病毒传播速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品物流效率。出口企业在货物运输上可能需要支付更高昂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更为不利的是,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扩散,许多国家陆续出台了旅游禁令、入境限制、航班取消等政策,给国际间交流特别是人员往来设置了重重关卡。可以预见的是,许多相关的国际商贸会展将面临被取消或延迟,规划的合作项目难以落实。特别是参与服务贸易的传统产业,如旅游业、购物业等面临多重困难,或将进入了一个低潮期。

第三,国外市场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已进入高速增长和爆发期,各国市场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些外国政府首脑和研究机构已经表示,疫情暴发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的后果。国际资本市场对疫情的反应,包括美国股市近期的多次熔断,都印证了这种可能。国外市场总体需求的低迷和萎缩无疑将会给我国出口企业的海外订单带来严峻挑战。从需求结构来看,国外普遍面临着医疗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需求激增而库存不足的棘手问题,给未来一段时期内医疗防护用品的全球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与中国相似,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到位,国外如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将陷入短期低迷,而互联网数字技术如远程办公平台等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面临风险。随着中国“走出去”、“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出台实施,截止2018年我国对外合作投资已覆盖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对外投资国。随着国外疫情加剧和防控措施出台,我国对外投资项目,尤其是商品服务、批发零售、制造和采矿业,很可能面临着生产停摆,员工感染,物流停滞等多重不确定性风险,给我国海外存量资产的安全性构成挑战。在国外经济整体受到疫情冲击的环境下如何生存与发展,这是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将要面对的全新挑战。同时,考虑到交通管制和疫情危险等因素,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管理和技术人员派出时,也将面临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局面。

 

积极进取,开创新形势下对外贸易新局面

 

基于从以上各个方面对疫情不利影响的分析,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企业应该理清问题,对症下药,充分总结和借鉴我国加入国际贸易体系二十年来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脚踏实地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应对疫情扩散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我国外贸可能产生的持续冲击。

第一,精准扶持外贸出口生产,稳定全球供应。要鼓励支持外贸出口企业抓好复产工作,尽快恢复和稳定生产能力。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出口退税、出口信保等各类财政金融手段,全力支持中小型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通过创新展会服务模式,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在落实防疫前提下,努力为商务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要引导企业合理应对海外市场医疗防护用品需求激增的形势,提高企业生产弹性,在保证产业结构均衡和产品质量过关的同时,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好后勤保障。

第二,全力提振消费内需反弹,繁荣国内市场。要未雨绸缪,做好全球特别是主要贸易伙伴在短期乃至中期内出现经济衰退的准备。在当前形势下,应优先抓好疫情控制后内需反弹式增长这一有利契机,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振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信心。推进消费升级,完善信贷支持,努力让更环保的资源,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产品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在贸易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的不利条件下,通过内需拉动、民生消费,保障国民经济总体的平稳增长。

第三,灵活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保障国家利益。关注预测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动和走势,在海外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而下行的态势下,应适时收购或扩大持有海外优质资产,优化我国海外资产结构。同时,面对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的局面,在美国已经决定增加购买7700万桶石油作为战略储备的背景之下,我国应该加快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抓住有利时机增加石油等资源进口,补充和扩充国家战略能源储备。这对于未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能源安全有深远意义。

第四,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打造中国名片。对外投资企业应配置专业人士,实时评估海外投资风险,及时、全面了解投资国疫情发展形势和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为可能出现的争端提供法律保障工作。要审时度势,加强对国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卫生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等非传统领域的投资合作。通过抗击疫情工作,把我国的医疗服务业、生物制药产业、5G网络、云端平台等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合作项目推广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打造“中国智造”新名片,助力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布局向高端化、深层次方向迈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疫情全球化蔓延,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增大的这一“至暗时刻”,我们应该牢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中国人民在战“疫”中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智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不仅会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行动中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马昕宇